2021年,福建省三明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发行林业碳票,这种可以拓宽森林生态价值实现渠道的做法,让久困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难的毕节市看到了破题的可能。今年2月15日,贵州省首张林业碳票在黔西市发行,开始了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有益探索。

小知识:什么是碳票
碳票是以林木生长量为测算基础,并依据计量方法换算成的碳减排量,经过林业部门、生态环境部门核定后,以“票”的形式发给林木所有权人,从而将空气变成一种可升值,可交易,可质押的有价证券。简单来说,就是空气能卖钱。
贵州省林科院统计数据显示,全省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量在2019年超过3000万吨,相当于当年贵州能源终端消费总量碳排放量的39.62%。这样的数据对于森林覆盖率已经提升到60%毕节市来说,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无疑令人振奋,但是由于生态产品价值“难度量、难抵押、难交易、难变现”,守着“绿色银行”无法变现的问题,也困扰着当地群众和林业经营主体。

在毕节市黔西市一处国储林示范点,每亩流转费三千元,八年的建设周期,期间还需开展人工林栽培、低质低效林改培,中幼林抚育,每项投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,短期内很难见到收益,这是国家储备林项目每天都要面临的现实问题。
如何破解这一痛点呢?
2021年,福建省三明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发行林业碳票,森林的固碳释氧功能作为资产进行交易,把“空气”变成可交易、可收储、可贷款的“真金白银”,这一开创性的做法,让让久困于此的毕节市看到了破题的可能。

黔西市毕绿生态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部负责人 张波:在这个木材培育的过程中,它的碳减排量也是同步在增长,所以我们就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同步去探索林业碳票的颁发,走出一条新路。
说干就干,2021年12月,毕节市启动林业碳票工作,黔西市毕绿公司正在实施的14.5万亩国家储备林成为首个碳票项目。今年2月15日经过充分地准备,黔西市毕绿生态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贵州省首张林业碳票。据测算,这张林业碳票覆盖3.3万亩树林碳减排量13.573吨,预计可实现碳交易价值305万左右。

惊喜还在后面,就在首张碳票发行后的40天成功变现!贵州银行毕节分行通过“林业碳票质押+保证”的混合型方式,为黔西毕绿公司下游劳务承包方授信500万元贷款额度,首次放款200万元到账。
贵州银行毕节分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 钟学贤:他们在拨付劳务工资的时候存在一个资金短缺的缺口,我们就联想到是不是可以用这张碳票来作为一个征信,给施工方做一个短期的融资。毕节市农投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刘欣悦:给我们放款了200万,当时就解决了我们对下面农民工劳务支付的问题。
贵州银行毕节分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 钟学贤:我们通过这笔业务,把这个押品作为一个补充押品的方式,把它规范化、程序化,有效解决后续其它碳票的颁发之后,作为合格的金融押品的一个途径。
贵州首张林业碳票从诞生到成功变现仅仅一个多月,此次交易的碳汇是2016至2020年监测期内的固碳量,而下一个监测期内产生的碳汇可以再次流转进行交易。

贵州银行毕节分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 钟学贤:我们在有效的资产拓展方面,我们找到了一个可靠的方向。
黔西市毕绿生态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部负责人 张波:我觉得在国储林项目一直就践行着“两山”理论,在这个过程当中,我觉得碳票制发能够质押融资,就是对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新实践。
据悉
在成功发行首张林业碳票的基础上,毕节市正着手推动第二张林业碳票在赫章县海雀村发行。
目前,毕节市正加强与多家交易平台的沟通对接,推动林业碳票交易变现,激发林权所有人和各类市场主体申请制发、购买林业碳票的积极性,争取建立林业碳票保险试点,探索将林业碳票和群众的绿色生活方式相结合,不断把碳票变成钞票,把绿水青山变成真金白银。
有了绿水青山这个无价之宝,
我们贵州发展的路子会变得越来越宽,
未来的日子里,
我们将继续守护着这片山林大地,
不负青山绿水,
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绿意盎然的家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