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

guizhou HUAXIA ecological 

TRADING CENTER

实现林业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——封加平在“中国林业看广西”绿色金融论坛上的主旨演讲

来源:中国林业产业杂志 | 作者:编辑:何炎婉儿 | 发布时间: 2022-10-11 | 279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原国家林业局总工程师、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封加平


——封加平在“中国林业看广西”绿色金融论坛上的主旨演讲

过去,林业贷款是国家政策性银行的事,当听说这个论坛是上海浦发银行举办的,一个商业银行对林业发展如此关注,是一个很大的变化,这也是我赶来参加这个论坛的主要原因。林业产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,是一个巨大的投资洼地。下面,我就“双碳”背景下的林业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,也就是怎样通过金融资本把林业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发掘出来,实现林业产业和银行业高质量发展,围绕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题汇报。

第一个问题

实现林业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可在全国创造几十万亿的绿色财富

德国的林地为1.65亿亩,创造了2.4万亿人民币林业产值,与德国汽车工业的产值相近,而就业是汽车工业的近2倍。广西有2.4亿亩林地,2021年林业产值为8,526亿元。应该说,广西的林业产业发展很快,取得了令人非常振奋的成绩。但是跟德国比较起来,广西的林地面积超过德国,而林业产值现在还是德国的1/3,也就是说广西的林业产业发展还有很大潜力。

如果延伸到全国,德国跟我国吉林省的气候条件差不多,也就是说我国大多数地方发展林业产业的自然条件都超过德国。我国有40多亿亩林地,德国的林地面积只有我国林地面积的1/28。从理论上讲,经过我们的努力,我国的林业产业只要达到德国的发展水平,我国林业产值应该达到70万亿元。

而且德国的树种非常少,我国的物种资源非常丰富。德国没有桉树,没有沉香,没有降香黄檀,没有山桐子,没有元宝枫,好多树种他们都没有。而这些树种价值非常高。广西适合发展沉香,现在沉香树,仅作为原料来卖,一棵就可以卖到2,500~6,000元,当然必须要保证结香。现在已经有了通体结香技术。另外,浙江的香榧,不知道大家听过这个故事没有?一棵千年香榧树,三户农户持有林权证,为什么?因为这棵香榧树一年产值30万元。现在浙江、江西、安徽都在扩大种植,但香榧有一个特点,要20年才结果,但结果后1,000年都有收益。

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高经济价值树种发展起来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就成了活生生的现实,“生态美、百姓富”的美丽愿景就可以完全实现。

第二个问题

实现林业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的最佳切入点是建设国家储备林

建设国家储备林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两山”理论的一个重大举措,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大项目,是实现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个很好的切入点,也是一个很好的融资政策。

2018年,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国家储备林规划,按照国家储备林现在的投资标准,建设3亿亩国家储备林,投资额应该达到3万亿元到5万亿元。国家储备林贷款周期25-30年,据说山东已经延长到40年,贵州有的延长到50年,银行可能会根据不同的项目来设定贷款年限。总之,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融资政策。湖南的企业家告诉我,中国工商银行湖南分行、中国建设银行湖南分行也在深入研究国家储备林项目,甚至利息可以更低。实施好国家储备林项目,最主要的是抓住两个关键点。

第一个关键点是选好树种。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。选树种就是选产业。我们回想一下,如果说过去广西没有选择桉树,现在广西要实现万亿级林业产业可能还要长期探索。正是选择了桉树,有了这个基础,现在广西的林业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。我跑了不少地方,做国家储备林项目还是传统的思维,还是选择了种马尾松、杉树、杨树,这样的国家储备林项目很难持续,弄不好会成为包袱。即使把马尾松、杉树、杨树按照速生丰产林来算,20年一亩15立方米,一立方米按1,000元算,20年平均下来每一亩也就是700元左右。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,很多地方都不愿意去采伐这些树种了。那么选什么树种呢?一要选择速生丰产生物量最大的树种;二要选择花、果、叶、皮、观赏、木材综合价值很高的树种。每年叶和果都有收益,而且会大大超过木材收益。选好了树种,有可能比原来单一追求木材的收益要增加20倍。

第二个关键是以产业为导向。重点是以二产为导向。如果单纯追求木材收益,难以实现国家储备林项目效益最大化。国家储备林建设,生产木材肯定是第一位的,但是同时可以利用这个政策,把一系列林业产业带出来,实现融合发展,一举多得,这不是更好吗?我列了一下,在一个县做一个国家储备林项目,可以形成十个产业:一是森林培育产业。二是木材加工产业。三是林下经济产业。四是生物质能源产业。因为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,有的要进行低产林改造,把生物质采下来,可以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,等于增加了一块很大的收入。现在我国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,效益非常高,甚至可当年收回成本。五是生物保健品产业。因为树的果和叶,包括树皮有很多宝贝。六是生物制药产业。七是生物碳基肥产业。碳基肥是什么?过去我们施肥主要是氮磷钾,实际上土地肥不肥,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土壤的含碳量,东北的黑土地含碳量是2.5%~7.5%,南方土地的含碳量是1.5%~3.5%,西北土地的含碳量是0.5%。八是森林旅游康养产业。九是森林生态标志产品产业。十是森林碳汇产业。森林碳汇产业有国际标准,要有方法学,国家发改委要认可,如果现在不做,今后形成了碳汇,也不能交易。

第三个问题

实现林业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有5个领域值得特别关注

第一个领域,发展高产木本油料产业,维护国家粮油安全。这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。现在我国每年消费的食用植物油4,000万吨,70%靠进口,其中进口1亿吨大豆,这1亿吨大豆用来干什么呢?生产2,000万吨的食用油,5,000万吨的蛋白饲料。除此之外,我国每年进口约1,000万吨的棕榈油。农业农村部的一位高级专家跟我说,如果我们不进口这1亿吨大豆,那么就需要拿出8亿亩耕地来种植油料,这是不可能的。我国一共才18亿亩耕地,拿8亿亩耕地来种油料,就会严重影响粮食生产。因此,我们的眼光要放在山地上,山地上能不能解决?过去我们做过尝试,种植传统的木本油料树种解决不了,因为已经有了7,000万亩油茶,有了1.3亿亩核桃,加起来超过2亿亩。关键问题在哪?产量太低。这2亿亩木本油料平均每一亩产量10公斤左右,现在每年提供的食用油才100万吨。我们需要4,000万吨食用油,又解决不了,怎么办?现在已经发现了比油茶产量要高10~20倍的木本油料树种,名字叫山桐子。已经有一批企业做了4-5年了。

山桐子这个树种有几个特点:第一个特点,产量特别高。可以与东南亚的油棕比高低,每一亩可以产3,000~5,000斤的果,出油率10%~11%,也就是可以产300~500斤油。在云南贵州发现一棵树结900斤果,900斤果什么概念?一棵树可产90斤油,过去没有形成产业,如果我们像研究苹果那样,像研究核桃和油茶那样去研究培育山桐子新品种,产量会更高。油料专家专门做了一个测算,如果我国发展2亿亩的山桐子,可以生产3,000万吨食用油,4,000万吨蛋白饲料,这就保障了国家的食用油安全和饲料安全。因为油的产量高,可以做成大宗商品,价格比花生油便宜,比大豆油稍贵,约15元左右一斤,老百姓都能吃得起。第二个特点,油品非常好。含70%的亚油酸,亚油酸是什么东西?可以在网上查一下,这是人体必须的,自身又不能合成的,对人体非常有利的脂肪酸,号称血管清道夫。如果让中国的老百姓吃上这种油,第一杀手心脑血管病就会大大减少。这就解决了一个很重要的健康问题。第三个特点,山桐子是阔叶树,它的叶子可以做饲料。第四个特点,这是一个速生丰产的高档用材树种。4年生的苗可以长到八九米高,一立方米的山桐子木材可以卖到2,500~2,800元,是马尾松、杉树、树杨树的3~5倍。第五个特点,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观赏树种。第六个特点,这是一个防火树种。老百姓砍柴都绕着走,因为烧不着,如果把它作为生物防火隔离带种上去,县委书记、县长就睡得着了,林业局长就睡得着了。第七还有一个特点,能够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采摘。现在农业、林业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劳动力成本上升。一些油茶企业为什么很困难,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上升造成的。那么有没有2亿亩地来种山桐子?有。这个树种树冠比较稀疏,可以与7,000万亩油茶、5,000万亩茶园间种,这样在油茶产业和茶叶产业的基础上,又可以增加一个高产的木本油料产业。

第二个领域,发展超级芦竹,保障国家能源安全。我这里没有用“维护”,用了“保障”两个字,这是一个可能会带来能源革命的产业。经过我国科学家长期的研究把新品种培育出来了。超级芦竹哪两个字?就是芦苇的芦,竹子的竹,它的叶子像芦苇,干像竹子。它的特点是什么呢?生物量极高。经过第三方测产,在湖北这个地方,每一亩的生物量可以达到6~10吨,芦苇每亩0.5吨,三年生竹子每亩2~3吨。经过咨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桉树中心的专家,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的专家,4年生的桉树平均每亩生物量约4吨,超级芦竹每年能达到6吨~10吨,那就是桉树的6~10倍。这是不得了的事,而且在广西可能生物量更大,因为在湖北每年割1次,在广西、海南、广东一带可以割2次以上。超级芦竹干基的燃烧值为4,200~4,600大卡,与普通煤炭热值相近,可以完全替代煤炭。现在已经在湖南形成了生产线。在百色,一位曾经先后在大唐集团、生物质能源企业凯迪工作过的专门搞能源的企业家告诉我,百色有几个火电厂、水泥厂每年要消耗82万吨煤,计划用超级芦竹把煤炭完全替代掉。完全替代是什么概念?我国现在70%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与煤炭密切相关,如果我们把煤替代了,我们的“双碳”目标就很容易实现了。而且超级芦竹比煤炭的价格还便宜,煤炭曾经卖到1,600元/吨,现在的价格1,200元/吨左右,超级芦竹800元/吨,也就是说火电厂一吨煤用超级芦竹替代可节省150元以上,加上碳汇收入还有50元/吨,两项加起来至少节省200元,大大降低了发电成本,技术改造的费用,相比太阳能、风能发电投资节省了20~30倍。所以,火电厂、水泥厂如获至宝,现在你要去跟他签购买协议,他马上就签,有多少要多少。超级芦竹最大的一个功能是吸收二氧化碳,因为生物量大,每一亩可吸收8~17吨二氧化碳,我们国家每年排放二氧化碳多少呢?103亿吨。如果我们利用滩涂地、盐碱地等边际土地,种6亿亩超级芦竹,就可以吸收48亿吨到102亿吨二氧化碳。石油、煤炭、天然气,是1亿年前能源植物埋在地下逐渐演变形成的。现在超级芦竹只需半年至一年时间,就可生产出来电、氢气、天然气、生物炭、甲醇、液氨、乙醇、汽柴油、航空煤油、烯烃芳烃等高端能源和高端化学品。超级芦竹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成本节省67%、投资节省80%以上;还可以制造炭基肥、炭基土壤修复改良剂、人造板、造纸纸浆、纺织浆粕,其下游一共有10个赛道,每1个赛道都是万亿级产业。北京有1位高级专家说,我们国家要实现“双碳”目标,未来要投资185万亿元,我开玩笑说,发展超级芦竹投10万亿~20万亿元就够了,可以把多出的165万亿元投到高新技术上。还有一个特点,超级芦竹为什么生长那么快?因为它不用施肥,它的根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氮,属固氮植物,还可以吸收土地中的重金属,吸收水体中的N、P、COD等,能够修复改良土地及污染水体。

第三个领域,发展生物经济,占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。我们广西有金花茶,一朵基本卖60元。前一段时间我随同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调研组到贵州调研,看到金花茶,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原主席、全国政协常委陈际瓦告诉我们说,每一朵卖到100元,因为里边有很多活性物质。最近为治疗新冠,中国的科学家研究,从千金藤提取一种叫千金藤素的物质,现在卖到了70万元一公斤,为啥?因为用这个做的药能够保证患新冠后一天转阴。还有杜仲可以提取桃叶珊瑚苷,3,000元一克。像这样的东西生物领域太多了,宝贝太多了。

第四个领域,发展森林生态标志产品,维护国家食品安全。这是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正在组织实施的一项国家工程,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的三个标志产品之一:一个是绿色标志,一个是地理标志,第三个就是森林生态标志,简称森标。森标产品是无重金属污染、无农药残留、无抗生素、无激素的产品,林区产品十分丰富,只要经过认定,成为森标品牌产品,就可以逐步形成一系列产业。太平洋保险已经为森标产品设立了一个专门的保真险。

第五个领域,发展林权市场、林产品市场和碳市场,维护国家经济安全。建立中国林产品市场,可以获得全球林产品定价权。我国已经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林产品生产、贸易、消费国,我们应当有全球林产品定价权。建立中国活立木交易市场,可以盘活我国几十万亿的森林资源资产。建立中国森林碳汇交易市场,可以形成巨大的碳资产。这三大市场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都在助力推进,而且已经取得了进展。

第四个问题

实现林业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需要破解几大难题

第一个难题,观念。很长一段时间,银行认为林业产业的风险太大,又是火灾,又是乱砍滥伐,不敢向林业发放贷款。实际上林业产业是收益最稳定的产业。现在森林火灾受害率都在千分之一以下,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森林火灾控制最好的国家之一,乱砍滥伐也少了。发达国家的银行评估,林业稳定的收益都在10%左右。今天我还在想,那些负债2万亿、1万亿的房地产企业,如果拿出30%、40%、50%的资金投到林业产业上,肯定倒不了。因为森林资产年年都在增值。从林业部门来看,也有一些传统观念,认为林业是传统产业,主要任务是种树,什么高新技术、金融资本跟我们没啥关系,不敢贷款。这个观念也是阻碍金融和林业融合发展的关键问题,这是一个难题。

第二个难题,利率偏高。国家储备林贷款的基准利率过去是4.9个点,现在是4.75个点,中央贴息三个点,省里贴息一个点,也就是0.75个点。这种钱不用就太傻了,只要贷出来100亿,就相当于赚了50亿,现在借了钱25年以后再还当然很合算。专家专门做过测算,30年前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259万元。但是总体来讲,利息还是偏高,能不能不要中央贴息了,不要省里贴息了,我们学学世界银行、欧洲投资银行,他们设计的林业贷款利息都是1%~2%,值得借鉴。

第三个难题,担保问题。现在很多县都想把林业产业做大,湖北的郧西县规划了150万亩国家储备林,一产投资182亿元,100万亩山桐子、10万亩超级芦竹、10万亩元宝枫、10万亩杜仲等,二产、三产加起来投资可能要超过500亿元。现在就面临一个问题,谁担保?他们找了一家央企,央企不能为别人担保,地方又没有能力担保。当然他们还在想办法,能不能年度贷款额度小一点,每年担保5个亿,轮回进行担保。这实际上是影响金融进入林业的一个最关键的问题。我建议要探索林权担保、未来收益担保、碳资产担保等多种形式,破解这个难题。

第四个难题,还款的时序问题。专家做了测算,一个县建100万亩国家储备林,其中贷款80个亿,资本金20个亿,贷款80亿宽限期8年,到第9年就要还款9个亿,然后第十年还8个亿,逐年减少。到第九年时,树还在长,不能砍,为啥贷款期要25~30年,就是树要长到25年到30年才能主伐,这时的价值是最高的。正在生长的时候,突然第九年让还那么多钱,对企业来说比较困难,压力是很大的。能不能改进一下,有两个办法:第一个办法是还款额度逐年递增,哪怕从第二年开始还款,一直到30年,逐年递增,因为到了30年,木材收益是最大的。还有一个办法,能不能过程还息、终期还本。


林业产业是绿色产业、生态产业、生物产业、循环产业、碳汇产业、致富产业、美丽产业,是市场潜力最大的产业,没有市场风险,不会造成产能过剩。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每年贷款3万亿元,我国铁路已贷款4万亿元,公路铁路总有修完的一天,而林业产业可以循环往复,周而复始,永续利用,而且年年增值。我相信实现林业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,将是林农之福、银行之福、中国之福、世界之福。

 


中心动态